文/图_陈新平
中午时分,当笔者来到江西省玉山县南山乡见到残疾人张和师时,他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今年对张和师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不仅刚搬进了新家,他的扶贫车间里还新增了一条流水线。“今天下午要到县城交货,还要接着把发来的订单原料连夜拉回,真是一天到晚都没得空。”张和师一边为刚赶制加工的衣物成品打包装车,一边笑呵呵地对我们说。
现年52岁的张和师,患有重度肢体残疾,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很小的时候就到附近的砖瓦厂帮忙做工。由于肯吃苦又是个热心肠,张和师却赢得了工友们的信任。然而,在砖瓦厂摸爬滚打几年后,张和师觉得砖瓦工这样的重体力劳动,自己有些吃不消,同时发展前景也不乐观,于是他便暗下决心想自己创业。21岁的时候,他通过筹借资金在县里开办了自己的砖瓦厂。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张和师的工厂非但没有给他带来第一桶金,还让他债务缠身,虽说张和师最终还清了欠款,但他的积蓄也已所剩无几。
第一次办厂失败的经历,让张和师对自己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也让他对创业有了更多的思考。没过多久,张和师再次转行,学起了当时颇为红火的自行车修理,并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在家门口办起了自己的五金销售店铺,由于张和师能吃苦,手艺过硬,他的店铺在附近几个村都变得小有名气。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父亲和女儿的两场大病又让张和师一家人的生活跌入谷底,加之店里的生意每况愈下,张和师又一次陷入了贫困之中。
就在这时,乡里的扶贫干部了解到了张和师“因病致贫”的情况,多次上门为他介绍相关帮扶政策。通过学习相关政策,头脑活络的张和师看到了机会。他迎来了自己的又一次转行,开始学习服装来料加工。为了能够尽快了解市场行情,张和师走出自己的小乡村,来到浙江等沿海省市进行学习,也是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规模化生产”这个概念,开始将自己的家庭小作坊扩展成集中加工和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方式,他的加工品种也由原来的单一雨衣制作增加到被套、服装、装饰品等几十个品种。
随着日子渐渐好转,闲不住的张和师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在村里办起了扶贫车间,为贫困户进行服装加工培训,同时安置他们在车间里集中就业。在做好集中加工的同时,张和师也想方设法为从事分散加工的残疾人朋友提供帮助。为了能为他们找到加工所需的材料和配件,他几乎跑遍了玉山县城每个来料加工市场,除此之外,他还亲自为分散在家工作的贫困户和残疾人开车送货接货。“看到乡亲们有脱贫的心愿,我就想帮他们一把。大家都有活儿干,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张和师这样对我们说。而在他的扶贫车间带动下,勤劳致富的良好村风正在张和师的家乡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