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的他 建千人志愿者团队为残疾人解忧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9-06-28 浏览

  袁存泉将团队收支情况公开,这是他发布在朋友圈的“褥疮膏寄送名单”。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吴章杰摄

  1974年,袁存泉出生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黑瞎子沟村,1996年他被牛踩伤颈部导致高位截瘫,全身只有头颈和手臂能动,手指蜷缩不听使唤。

  四处求医无果,父亲在悲伤和重病折磨下去世,看病欠下的4万元债务压在袁存泉和母亲心头。他虽身体不便,却不停地思索一个问题——我该怎样撑起这个家?

  排除不切实际的想法又几次碰壁后,他决定叼着笔写作!那时他想不到会写出一番名堂,想不到会办起网站,更想不到能带领全国各地上千名志愿者助残济困……

  家庭书屋变

  “留守儿童之家”

  袁存泉只有小学文化,写作时总感觉需要“充电”,就让母亲找来初中到大学的课本。母亲把书斜放在他面前。他看完一页,母亲动手翻一页。凭着一股韧劲儿,他硬是看完了母亲找来的全部课本。

  他写好文章让母亲到镇上寄出,自己继续躺在家里写。因舍不得坐车,王瑞莲常徒步几十里往返,一次摔下山坡磕得鼻青脸肿,袁存泉看到母亲的伤痕心如刀割。

  长时间卧床起了褥疮,牙齿因长期咬笔杆被硌掉三颗,都没能阻挡袁存泉的决心。“第一篇被杂志采用的稿子稿费5元。”袁存泉说,那天母亲捂着脸跑回屋哭了,“没人知道我们娘俩受了多少苦!”后来袁存泉的一篇文章最多拿过600元稿费。

  家里没有壮劳力,不少村民帮袁家干过活。袁存泉用稿费买来农业、历史和文学等书籍,让母亲分类摆放办起“家庭书屋”,供村民随时免费借阅,报答恩情。

  村里不少人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孩子们经常打闹疯玩。“白白浪费时间,不如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袁存泉让母亲把孩子们喊到家里看书,久而久之一些孩子放学后或节假日总喜欢到他家,搬个板凳静静看书学习,家庭书屋变成了“留守儿童之家”。

  建志愿者团队

  为残疾人解忧

  袁存泉交了不少笔友,有人建议他添置电脑,会让写作和投稿更便利。那是2002年,电脑对于小山村来说是个稀罕物件,袁存泉看到“投稿更便利”,想起了母亲徒步寄送的艰难。

  他说了想法,母亲听说“会让写作更便利”,便把家中一头牛卖了近2000元,又借了些钱,买回一台二手电脑并安装了网线。

  袁存泉写作变成了叼筷子,经过一段时间练习,终于可以“打字”了。母亲帮他进行康复训练,慢慢地可以用指关节敲击键盘。袁存泉写作更加勤奋,百余篇文章在《辽宁青年》《儿童文学》等发表,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冰凌花开》、文集《让生命歌唱》和书信集《心之飞鸿》。

  使用电脑熟练后,袁存泉创办“冰凌花开网”,公布电话、邮箱和通信地址,以自己与病痛抗争的心路历程与全国网友分享,给那些陷于迷茫或屈服于病痛的人以支持。

  不少网友佩服他顽强不息的精神,有人给他寄来书籍,还有人给他转款支持他和病痛抗争。全国各地的网友与他组成了一个松散却又充满爱心的群体。2008年袁存泉建立志愿者团队并取名“牵手心缘”,目前已超过1000人,通过网络在全国寻找困难残疾人并发起帮扶。

  60多万元奖金

  建5个助残项目

  因多年坚持助残、助学、助医,一家慈善基金会2017年给“牵手心缘”团队颁发了60多万元奖金。大家慎重考虑,把钱投到了5个项目中。

  “甜蜜的事业”是团队最重要的项目,赠送3箱蜜蜂、养蜂工具和技术指导,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2018年团队从奖金和志愿者捐款中拿出50万元,使230个残疾人家庭养上了蜜蜂。

  “目前帮扶南到凤城,北到吉林。”袁存泉说蜜蜂繁殖速度快,第二年能繁殖到六七箱,“一箱蜂一年产蜜能卖5000元以上,繁殖到第三年受助者要拿出3箱赠送给其他贫困户,拉动更多人脱贫。”

  “赠送褥疮膏”是另一个重要项目。袁存泉请医生配制褥疮膏,免费邮寄给各地患者。一份褥疮膏和邮费要花50元,2018年送出褥疮膏达1400份。这是笔不小的开支,但大家认为应该坚持下去——能让长期卧床的患者减轻病痛是值得的。

  团队还有“扶上马送一程”项目,向残疾人赠送电脑、手机并安装宽带,加强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寻找合适的工作;“支农助耕”项目是向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和农机具,解决春耕难题;“同在蓝天下,共过吉祥年”项目会在春节前向残疾人家庭赠送年货。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