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温度”——德令哈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掠影
来源:青海新闻网 日期:2018-11-12 浏览

(青海新闻网讯)这是一个因生命遗憾造就的特殊群体,也是一个更需要关爱和扶助的群体。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跟上社会前行的脚步。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德令哈市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开展康复、就业、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扶残助残行动提升全市残疾人幸福指数,让他们能够感觉这条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的大路上温暖如春。

康复中心,重建残疾人“自信心”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民间有理发去旧的传统。德令哈市托养服务中心,康复室外的阳台上保育员正在给这里的病患剪头发。电推子在保育员手里翻转腾挪,不一会就剪好一个。

保育员朱美英说:“在这里我们都得学会十八般武艺,今天二月二,就是为了图个吉利理发去旧,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早日康复。”

“胳膊放在平衡杆上,双手紧握把手,抬腿、挪步”。康复室里,47岁的李玉莲正在陪护人员的指点下进行康复训练。几年前的车祸落下了下肢瘫痪的后遗症后,李玉莲的生命仿佛失去了色彩,她无助过、绝望过。去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搬进了德令哈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在这里不但日常生活有人照管,还能进行康复训练。慢慢地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李玉莲的生活仿佛重新恢复了色彩。

“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白白给家里添了个大负担呀。在这里,每天都有人陪着我康复训练,大夫也给我说了,我这病有康复的可能,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都觉得自己利索多了,现在我每天唯一想着的就是努力锻炼。”李玉莲言语中对未来充满希望。

托养服务中心是德令哈民办公助非盈利性单位,偌大的中心里,宿舍、康复室、图书室、文娱室一应俱全。在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等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康复训练等。大家在这里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为将来重返社会打下了基础。

保育员朱美英说;“整个中心就仿佛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像亲人一般相互照顾,大家在这里就像是在自己家中一样自在。”去年3月建成的这座托养中心,目前已经发展到机构托养11人,日间照料6人。

除此之外,在德令哈市中医院还设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为残疾人开展体检、康复训练;在市区三个街道设立四个“残疾人之家”,去年已累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400余人次。

大病救助,脱贫路上不掉队

时间回到2017年10月31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扶残助残基金”大病救助金发放仪式上,该市21名残疾人共领到近21万元救助资金,这当中还不包括价值不菲的医疗用具。

在德令哈残疾人工作中,逢年过节各级残联都会组织人员深入一线慰问残疾人家庭为他们送上生活必需品。

在德令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有许多残疾人家庭因病、因灾或者其他原因致贫致困。

为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德令哈通过制定特殊的帮扶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惠残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长期卧床病人、单亲家庭和16岁以下的儿童在发放保障金的基础上继续执行每人每年增发200元的分类施保资金。

截至目前,已为全市115名精准扶贫残疾人和725名重度残疾人,免缴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部分,由政府全额缴纳;轻度残疾人个人部分,由政府补贴50元。对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残疾人,中重度残疾人免缴个人部分;轻度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补贴50%,努力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不让一人一户掉队。

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生活“幸福感”

看着德令哈市残联刚刚为自家修的2.8米的坡道、栏杆,配备的轮椅,一想到自己今后进出家门时,再也不用家人搀扶上台阶,今年66岁的尕海镇新源村村民星春莲心里暖洋洋的。

和星春莲一样,德令哈市蓄集乡陶斯图村二社村民道力门措也是残联精准扶贫项目受助对象之一,由于她年事已高,常年离不开轮椅。在无障碍改造项目的帮助下,家里添置了不少设施,日常生活方便了许多。

2017年,德令哈市残联按照“侧重扶贫、重残优先、按需改造、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对全市103户、115名精准扶贫残疾人,以及部分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解决涉及残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改善残疾群众的生活条件,助推他们精准脱贫。

帮扶创业,脱贫路上步伐铿锵

今年32岁的王涛,在德令哈市残联的帮扶下,和妻子开了一家名为创意设计工作室的小店。别看这小小的一家店,在夫妻俩的辛勤操劳中,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这不,夫妻俩正谋划着再开一家分店呢。

“以前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家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在党和政府的帮助和鼓励下,开了这家小店,从最简单的打字复印做起,慢慢的心里再也没了其他念头,只剩下努力劳动靠自己的奋斗脱贫致富。”说起这些年来的变化,王涛感悟最深的是日子能变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态改变了。

去年以来,德令哈市通过各类资金帮扶,组织培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创业,通过多种手段开导残疾人疏通心理障碍,让残疾人群体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奋力向前。

同时,市残联利用残疾人托养中心现有的设施,建成了包装纸杯、涂绘包装袋、串珠秀等扶贫项目,吸引残疾人就业,提高收入,使他们实现稳定脱贫,。

走进残疾人这个群体,走进他们的生活,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不易。一直以来,残疾人脱贫攻坚面临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难度大的严峻形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可恰恰是这个“短板”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上限。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让这个群体掉队才能走得更远,感觉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