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报推出采自申城校园里的几位优秀教师。他们是上海20多万专任教师的杰出代表。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工作,践行着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的崇高追求。
来源/视觉中国
普通学校择优录取,特殊教育学校却是“择差”守护。30年前,周美琴从师范学校毕业走进陆家嘴聋哑辅读学校,开始了她的特教生涯。她甘当特殊孩子王,为智障、听障、脑瘫孩子开拓“全纳教育”;她探索创新,引领团队发展,以科学、专业的教育,把特殊教育学校变成残障孩子的“加油站”。
曾几何时,残障孩子被歧视,被认为是“社会包袱”。她遇到过行为失控的孩子,甚至被学生“扇过耳光”;遇到过因天生发育缺陷、反应迟钝、行动笨拙甚至生活难以自理的孩子。残障孩子却各有各的特殊性,各有各的生活艰难,周美琴也曾委屈过、烦恼过,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守护着自己的事业,用爱与智慧点亮每个孩子的生命。
由于中重度弱智教育在我国起步晚、时间短,长期以来是一无教材、二无现成的教学模式,按老思路、老办法教学,很难获得好的效果。作为学校的带头人,周美琴认识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是一切的基础。因此,她身体力行,开始了漫长的进修路,完成了华东师大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学业。她在特教一线持续钻研,取得了丰硕成果,还被华东师大聘为本科生专职导师,并编写了11套校本教材,主持多个重点课题。她还注重师资团队的培养,过去10年她每年都从华师大引进特教高材生,并培养具有奉献精神、复合知识、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队伍;她带领青年教师一起探索,研究中重度弱智儿童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愉快教学”、“情境教学”、“综合教学”、“感觉统合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专家引领、骨干带教、结对交流、专题培训、实践锻炼、教育考察等形式,托举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
在国内率先尝试脑瘫学生集中教育,周美琴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贴近学生和家长,边做边悟、边摸索边实践,提出“医教结合”理念,引进专职治疗师和医生,让“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取得了切实的效果。她领衔的《脑瘫学生康复与教育的实证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团队创设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全新特殊教育体系,对我国脑瘫学生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荣登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她常说:“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