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残疾人做的“椰壳餐具”被抢疯了!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8-10-29 浏览

  “椰壳疯子”符冬波从下岗工人到椰壳工艺创业者,帮助残疾人、下岗工人实现就业梦

  万宁50名残疾人有了创业的“家”

  “嗡嗡嗡……”在万宁小椰壳工艺品厂车间里,打磨机发出阵阵嗡嗡声,围坐在机器旁工作的是行动不便但双手灵活的残疾人,他们相互合作,将手中坚硬的椰壳经过选料、切割、打磨、抛光、拼接、擦漆……42道精雕细琢工序后,椰壳成了餐桌上古朴而优美的餐具。海南小椰壳实业公司总经理符冬波从一名下岗工人转变为椰壳工艺品的创业者,十多年来,他痴迷于椰雕艺术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帮助下岗工人、残疾人,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

南国都市报记者孙春丽文/图

残疾人员工在车间工作。

  创业初心:

   “椰壳疯子”创办椰壳厨具厂

   招收残疾人下岗工人就业

  今年49岁的符冬波是万宁人,2005年,他原本所在的农机修造厂倒闭,他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无奈中他决心走自主创业的道路。他深知失去工作的痛苦,他创业的初心就是能够创办一家好企业,为更多有工作需要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从小对椰雕兴趣浓厚的他索性从零开始,做起了椰壳工艺品生意。“从早期的简易容器到唐宋时期工艺渐趋精致的吃喝用具,再到明、清两代时,椰雕常被官吏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从此有了‘天南贡品’的美誉。”符冬波说,10年里,他尝试过景观类椰雕、椰壳粗加工零件、传统椰壳工艺品、椰壳厨具,他突破过、失败过。从2009年开始,他先后前往广东、浙江等地考察学习。他认为椰壳具有天然、环保等优点,制作成餐具会有很大的市场。

  符冬波为了把想法变成现实,他整天对着椰壳进行研究,如痴如醉。“当时朋友们看着满屋的椰壳,都会笑着说我是‘椰壳疯子’。”符冬波告诉记者,刚创业时,他一个人睡在工厂里,最困难时没有钱买菜,一碗米、两个咸蛋就过一整天。有时来了灵感,凌晨4点多就会起床。除了实地考察学习,他还经常上网研究,为了研究制作椰壳餐具,他投入了全部积蓄,以致女儿上大学的学费都是四处向朋友借来的。

  创业初期,符冬波把车卖掉,重新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到农村里捡椰子壳,他没日没夜地在工厂里打磨着他的椰壳,他将一切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生产出好的椰壳产品上。经过努力,他终于摸索出生产优质椰壳餐具的整套工艺流程,并申请了专利,开始招收残疾人、下岗工人,帮他一起生产第一批样品。2014年6月,符冬波在万宁市大茂镇大园村的厨具厂开始投产,厂子从最初的几个工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名工人,全部都是符冬波招来的下岗工人,其中有残疾人50多名。

  “培训残疾人比正常人付出的要多十倍以上的精力、时间以及物力,但他们也很珍惜工作,在厂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符冬波说,残疾人朋友承受了命运的不公,通过他们的努力过上好日子,他们渴望社会认同,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他愿意帮助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朋友,让他们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残疾人员工自食其力挣钱养家。

  梦想雏形:

   50名残疾农民工

   自食其力挣钱养家

  4月27日,记者在大茂镇群星村的小椰壳工厂车间看到,总磨岗、钻孔岗、抛光岗、切割岗等十几台机器同时工作,发出“嗡嗡”的声音,数十名残疾人在机器旁用椰壳加工餐厨具工艺品。29岁的工人陈德智手上的椰壳不断飘飞出碎屑。他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双下肢体残疾人,家住在万宁市万城镇北坡,已经来厂工作15个月,像他这样技术娴熟的残疾职工,每月能领到工资3000多元。

  “公司聘用了50名残疾农民工,其中许多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们打工自强,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符冬波说,小椰壳帮助贫困残疾人托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公司根据贫困残疾人的实际状况和技能,安排合适的岗位,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此外,符冬波根据这些残疾人员工的身体条件,专门研发出一系列能够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机械设备,慢慢地,慕名而来的残疾人越来越多,工厂的老员工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抽出时间培训新员工。

  “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会定期进行培训,制作椰壳餐具的42道工序都要学习。”今年36岁的符永川说,2014年他进厂工作,目前是最老的员工之一,熟悉产品加工的每道工序,现在已是车间的厂长,月工资从1000多元、3000多元涨到4800多元,他每天除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会作为老员工给新员工培训椰壳打磨、拼接等加工工序。

  符永川的右腿因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30多岁了还依靠父母生活,如今他不仅找到工作还成了家,与妻子共同养育两个孩子。“我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养家,我感到很自豪。”让符永川更感到有价值的是,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勤奋苦干,企业越来越好。他期待,企业能做强做大,渴望跟着企业的大发展富裕起来。

  在小椰壳万宁工厂车间,像符永川一样自食其力挣钱养家的残疾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下个月我就要与女同事结婚了。”34岁的刘运涛说,去年12月进入小椰壳万宁工厂后,与一名残疾女工很投缘,相识一个月就确定恋爱关系,近期准备结婚。“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1500元,以后熟练了还可以领更多,只要努力工作,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椰壳餐具

  扬帆起航:

   产品销量供不应求

   推进“家庭委托加工”模式

  今年1月,“小椰壳餐具”夺得2016年海南省创业大赛冠军。工作车间里,每名工人都守着一台机械,或是切割,或是打磨,或是拼接,低头忙碌不停。符冬波拿起一把粗加工的椰勺向南国都市报记者介绍说,从椰壳到一把椰勺,一共要经历42道工序,由于椰壳大小不一,厨具对手工依赖程度较高。

  海南小椰壳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研发、生产和销售椰壳工艺品企业,在万宁市大茂镇和海口市海府路有两个生产基地。免费培训下岗职工、家庭困难者累计近百人,同时带动海南广大残疾人朋友实现就业梦想,解决弱势群体的再就业问题,他们有收入了,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减轻了社会负担,促进社会稳定。

  海南小椰壳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椰壳厨具,2014年在义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时,一经亮相便一炮打响,引起了业界轰动。

  “我第一次代表海南参加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那个场面很火爆,带了几千套产品被一抢而空,我们非常惊讶。”符冬波说,如今汤勺、水瓢、筷子、捞勺、储物盒……研制推出的一系列椰壳厨具,让经销商们都抢疯了。

  “取材来自海南最常见的椰壳,企业还从海外引进先进的制造工艺,椰壳餐具充满海南独特的风味,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现已收到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合作意向。”符冬波说,今年公司已达到600万元产值,刚刚与海南旅品签了一份20多万件的订单,目前是供不应求的状态,2017年下半年计划开设一个分厂,能解决300一500人就业。

  随着万宁市委市政府在万宁工业城提供场地,省残疾人基金会对口扶持100万元,符冬波将推进残疾人“家庭委托加工”模式,工人收件后在家使用工厂提供的专业设备对椰壳初加工,由工厂回收再加工为成品。这一模式,将有望实现就地就业、就地脱贫。下一步,椰壳厂将在招工时,侧重照顾残疾人和精准扶贫户。

声明:凡本站转载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旨在分享。如对版权有任何疑问,可电邮联系cjrjob5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