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庭院经济富农家
来源:内蒙古日报 日期:2019-06-28 浏览

“咱们村里每户人家的院子都很宽敞,以前也不讲究个啥,东西物件就那么随便放。自从家里种上了水稻,虽然地方小了,但想法就有些变了,就想着把东西摆弄整齐、收拾干净,现在站在院子里看,真是整洁又好看,而且还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样的生活过的心里有劲啊。”说起最近家里发生的变化,80岁的李树文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漾起了满足的笑容。

今年6月初,兴安盟委行署为了解决农村牧区庭院规划无序、卫生脏乱差、庭院空间闲置、农牧区不善经营等问题,进一步发挥农牧民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家风文明建设,改变生活陋习,在全盟农村牧区开展了“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专项行动,努力实现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庭院水稻喜获丰收。 胡日查 摄

院子绿了 产业多了

红通通的西红杮、顶尖带刺的黄瓜、纤细嫩绿的豆角……走进位于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黄家店嘎查李树文的家,院门两边一派生机盎然的两块蔬菜园子让整个小院充满了生机,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放眼看去,有蔬菜、有鲜花、有果树,家禽们也都被圈养起来,小小的农家院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焕发着勃勃生机。“自从我家搞起庭院种植后,这个小小的院子就发生了大变化,不但让我这个老头子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给家里带来了经济收入,真的是好啊。”李树文笑着给人们介绍起自家的情况。

以前,李树文和老伴一直以种地为生,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干不动重体力活,把田地全部交给孩子们种植。年初,了解到政府部门引导支持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的消息后,闲不住的李树文动了心思,将家里的前后院进行了一翻折腾整理,并在当地明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庆春的帮助下,在自家院内种植了有机水稻,在稻田中投放了20只小鸭子和鱼苗,进行绿色生态养殖。

跟随李树文,穿过房屋厅堂,推开后院门,满眼绿油油的稻浪涟波荡漾,一阵微风轻轻吹过,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摘下几颗稻谷,轻轻用手指碾几下,便露出雪白剔透的米粒。


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 赵雅楠 摄

“现在稻子还没熟,可是稻田里的小鱼苗已经长大能吃了,昨天刚和老伴捞了一些鱼炖着吃了。”李树文笑着告诉笔者,他的有机水稻一斤能卖上2.5元,他家庭院里一亩多地的水稻预计能收入5000元钱。

说起家里庭院的变化,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巾帼脱贫示范户王金霞告诉笔者,一人独居的她,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十分不易。今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在自家的小庭院里搞起了以紫皮蒜种植为主的庭院经济。她预计到了年底能收入5000多元,这个不起眼的小园子里种出了她未来生活的全部希望。

据五三村党支部书记陈德泉介绍,近年来,全村老百姓都积极主动发展紫皮蒜,现在全村200多亩庭院地,大约能产400万头大蒜,每亩地收入1万多元,紫皮蒜种植产业已经成为村里庭院经济主导产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靠种植紫皮蒜走上了致富路。

门前种花,院内种菜,养一群小鸡,晾晒木耳,新粉刷的房屋。面对这一切,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王金莲一脸的满足。

说起过去的状况,王金莲一家曾经因为丈夫出车祸,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成为乌逊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我家种植的2000棒黑木耳菌棒,能有一万元的收入。加上刺绣、养鸡、院子种菜等,还能收入7000余元。过去想都不敢想,小小的庭院能折腾出这么多钱。”王金莲合计着自家今年的收成。

“发展绿色庭院经济真是一件大好事,既环保又能增加收入,这个账老百姓都会算。我们村有280户村民在园子里栽了果树,就说王俊丰吧,一共栽了90多棵,今年卖果能赚5000多元。明年,还会有200户村民在庭院里栽果树,栽下的这些树三年后都是‘摇钱树’啊!”说起这些,俄体镇齐心村驻村第一书记特木勒图很兴奋。


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长发村土豆丰收了。 陈玲 摄

齐心村的王素文身患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但她会嫁接技术,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她将同系的5个品种直接嫁接到沙果树上,一棵树结出了6种果,成为村庄里的新鲜事儿,她们家嫁接出的七月鲜、小海棠果等果品成为“抢手货”。如今,这个村里280户村民家家都栽了10棵果树,户均增收600余元。

“如今,齐心村可利用庭院面积4万平方米,栽果树、种蔬菜、搞养殖,自己吃得放心,又能换钱增收。”村主任宁德禄兴奋地说,小小庭院不仅催生了一大批致富能手,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

口袋鼓了 心里美了

“我和老伴现在的好日子,要是放在从前,那是想都不敢想啊,现在生活有了盼头,靠着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努力脱了贫,相信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家住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太平屯的六旬老人孙香芹激动地说。

走向孙香芹家时,远远就看到大门外边种着两排整齐的向日葵,走进院子里,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沁人心脾。院子的西边是干干净净没有异味的养殖基地。

今年62岁的孙香芹和63岁的老伴袁桂发就居住在这个别有特色的小院里。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的老两口是留守老人,子女长期在外务工,缺失了劳动力,由于没有经济来源,老两口成了村子里的贫困户。

今年一开年,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帮助老两口出谋划策,在她家的小院里种上了葡萄,有早熟品种小蜜蜂、京亚和巨峰。每天清晨,孙香芹就忙碌在葡萄园内,打叉掐尖,浇水施肥,老人的生活充实了,老两口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说起现在的生活,孙香芹笑得合不拢嘴:“自从种了葡萄,我们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葡萄,还增加了收入,一斤葡萄5块钱,200棵葡萄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3000—5000元,葡萄树下还能种植蔬菜。”

现在生活有了新动力,老两口每天清晨起来都会收拾院子。他们家的小院落已经成了温馨舒适的“小花园”。


增收后的农户笑逐颜开。 赵雅楠 摄

说起发展庭院经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长发村的孙绍金也是感触颇深。因为孙绍金本人身体不好,家里基本就靠妻子一人种地苦苦支撑,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当时,自家院里虽然拥有5亩地大的院子,可是夫妻二人都无心打理。

去年,村民们开始发展庭院经济,在第一书记郑亚辉的推荐和建议下,孙绍金与妻子在自家5亩地的院子里种起了葱。收获后,郑亚辉跑前跑后积极联系渠道帮忙销售,当年就挣了一万多元。在拿到钱后,夫妻二人激动不已,荒废了这么多年的院子,一下子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说起当时的情况,孙绍金仍然很激动:“没想到就院子里种些东西,也不费时不费力还能有这么好的收益,真是太意外了。”当年收益后,孙绍金夫妻二人开始彻底重新打理规划,整洁干净的院子焕发出了新生机。今年在郑亚辉的建议下,夫妻二人又在院子里种下了土豆,收成依然非常好。初步估算今年的收益能达到1.3万元左右。

看着喜笑言开的孙绍金,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副镇长、长发村第一书记郑亚辉也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村里庭院种植土豆120亩,按照亩产3500斤计算,去掉投入,每亩地纯收入达到2100元,平均每户增收6000元。”

据郑亚辉介绍,长发村全村目前有贫困户54户95人,全村房前屋后空闲地有近200亩。为了让群众在庭院内实现“饭前饭后、房前屋后、足不出户、增收致富”,出台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对养殖鸡、鸭、鹅等家禽的农户,一方面免费投放蛋雏,一方面联系辖区企业进行回收。对蔬菜种植户,依托教育资源优势,与扎赉特旗部分中小学校食堂达成协议实行订单回收,解决了蔬菜种植户销售难题,形成了庭院经济+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微循环的发展模式。

思路变了 成效有了

“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自6月份在全盟启动专项行动以来,兴安盟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出台实施方案,并将该专项行动纳入苏木乡镇党委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提出全盟2018年度打造200个示范村屯,实现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乌兰浩特市在17个试点嘎查村推行贫困户“积分制”,设置的积分项目中包括家风文明、室内外卫生、家庭改厕、美化环境等内容。贫困户可以通过建设美丽庭院获得积分,所获积分能到爱心超市和卫生室兑换相应奖品。通过“积分制”的实施,激发了贫困户建设庭院的积极性,为开展专项行动增添了动力。

扎赉特旗提出每年确保打造2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屯)和7000个以上示范户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两线、六点、20村”,重点重抓,实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突泉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突泉县妇联开展“最美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团县委开展 “绿色家园 你我共建”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县总工会为环卫保洁员、监督管理员发放了劳保用品。

科右前旗坚持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发展特色庭院经济。科尔沁镇远景村发挥城郊地域优势,大多数农户庭院都种植了蔬菜,每个家庭的庭院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

科右中旗积极结合“一带两转三改”开展专项行动。“一带”是保障,即党组织带动;“两转”是动力,即转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三改”是目标,即改变居住环境、改变陈规陋习、改变饮食习惯。

兴安盟妇联开展了“巾帼脱贫行动,从我家庭院做起”暨“点赞礼包”公益项目,并得到了兴安盟女企业家商会100余名会员的响应,该商会承诺连续3年,每年至少拿出15万元的生活用品制作礼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变得更美、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