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中国残疾人》记者 程寒
四川省高县振武村残疾人万造均
高县地处四川省南部,乌蒙山脉北麓,是古僰人生息之地,素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之称。在距离县城23公里的深山里有一个叫振武的小山村,万造均便出生在那里。
刚出生时,万造均因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嘴斜腿跛。打记事起,他就被周围的孩子笑话。也正是这个原因,万造均变得非常自卑,勉强混到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跟着父母做农活。20多岁时,看见身边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打工挣钱,万造均也跟随大家出门寻找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县城郊区的砖厂搬砖,然而没过几天,万造均就因为身体残疾完成不了工作量而被辞退。接下来,同样的遭遇他又经历了几次,闯荡了两三年,却一事无成,万造均从此再也不提外出打工,一心窝在家里务农了。
29岁那年,经亲戚介绍,万造均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妻子尽管精神有点问题,但万造均太渴望像别人一样有个家了,很快他们俩便结了婚,并有了一双儿女。此时的万造均似乎又有了奋斗的动力,为了这个家庭,他拼命地干活,但一家人的生活却始终处在贫困的边缘,逢年过节连两个孩子的一套新衣服都买不起。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万造均的儿子又被确诊为三级智力障碍。听到这个消息后,万造均彻底崩溃了,一家四口,三人残疾,这倒霉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万造均再也没有了打拼的勇气,酗酒、打牌、坐茶馆……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一家人的生活也跌到了谷底。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直到有一天,县残联的同志了解到了万造均的生活状况,为他提供了帮助。在残联的协调下,万造均的儿子进入了高县特殊教育学校免费就读,在学校老师的关心教育下,孩子在基本生活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久之后,万造均一家又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很快就有驻村干部来到他家与他结成对子,开始设身处地地为他解决生活困难。而当了解到万造均家一户多残的特殊情况后,乡里又专门给他增加了一名省里下派的帮扶干部帮助他寻找脱贫致富的门路。
一连串的帮扶举措也让万造均的生活开始有了转变。驻村干部首先帮他申请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政策和住房风貌整治项目,将原来破旧不堪的土墙房改造成了三间砖混平房。之后,村里又帮他硬化了120平方米的院坝,安装了栏杆,接通了自来水,还安装了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就在房子盖好的那一刻,万造均一下子感觉自己黯淡的生活有了光。慢慢地,万造均变得勤快起来,他还戒掉了烟酒,并开始主动和帮扶干部一起规划下一步该做些什么。高县是全国茶叶基地县,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万造均做起了茶叶种植,每年仅靠3亩茶园就能获得1万余元的收入。
然而,对久在贫困中挣扎的万造均一家来说,1万多元的收入还远远不够。为了能够让万造均稳定增收,村里又给他配发了鸡苗,并让养鸡大户先为他垫付鸡苗和饲料钱,再由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和他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考虑到万造均养殖技术不过关的问题,县里还介绍他参加了10多次养殖培训,技术人员还专门到他家进行现场指导,教他如何观察、喂食、防疫。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万造均的鸡苗成活率达到了98%,最终获得了1.4万元的收益。卖鸡那天,万造均兴奋得像个孩子,他逢人便说,这是他人生30多年里挣到的最大一笔钱。2017年,县残联又把万造均纳入到县残疾人养殖大户名单,帮助他扩建了鸡舍。现在万造均每年可养1500只鸡,家庭年收入已将近4万元。
家里的日子开始变好了,本应让人高兴起来,但细心的帮扶干部发现,万造均似乎还有心事,几经询问才得知,原来万造均还是放心不下他的女儿小艳。小艳是万造均家中唯一的健全人,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对于这个女儿,万造均一直充满了愧疚,因为家庭贫困,他从没有给过孩子像其他娃娃一样美好的童年。好在小艳非常懂事,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家中的生活条件,平日在学校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不错,但万造均却一直担心自己一家人还会成为孩子的累赘。
为了能让万造均放心,同时也为了减轻他的生活压力,省里的帮扶干部承担起小艳每月的生活费。每逢周末驻村干部们还会来家看望小艳,了解她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鼓励她一定要坚强,认真学习,以后和父亲一起把弟弟和母亲照顾好。现在,小艳已经上高三了,省里下派的帮扶干部虽然已经回到了原单位,但每月依然会按时寄来生活费,并经常给万造均发来短信,鼓励他把女儿教育好,让他知道在自己的背后永远有人在支持他。
当亲身经历了这么多的改变之后,万造均常会把自己的脱贫故事和身边人分享。而从2017年开始,他也被县里选为脱贫典型到各个贫困村宣讲,讲述自己从4年前的绝望到今天幸福生活的点滴,用自己的体会,告诉贫困户如何直面挫折、迎难而上、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在他的勤劳和钻研下,万造均早已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邻村邻乡的养殖户、残疾人、贫困户都纷纷来到他家学习、取经。
用万造均自己的话说,前半生他一直在低着头做人。现在,他终于可以挺起胸膛跟大家平等对话了,“这种抬起头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