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专家评审会。
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开展残疾人培训。
残疾人在紫娟茶园劳作。
联合社为残疾人打开致富门。
脱贫,希望所在;奔康,目标所在。
为解决残疾人想创业但就业门路窄、技术贫乏和资金不足等问题,从“根”上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引来“活水”,提高残疾人“造血”能力,激发残疾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致富梦想。近年来,昆明市残联大力开展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先后在富民、石林、宜良、东川、禄劝、嵩明等县区建立了2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开展中草药、葡萄、核桃、糯米种植和猪、鸡、牛养殖等扶贫项目,其中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21个、县区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省市县各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共安置200多名残疾人就业,辐射带动了近500户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
扶贫基地评审有创新
11家企业被认定为
2019年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
2019年,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再添新军。7月,市残联委托昆明市呈贡区心之光社会服务中心,对全市24家通过2019年市残联网络申报平台初审的申报机构进行专家评审。综合第三方及专家评审组评分和推荐意见,并报昆明市残联理事会通过,认定11家企业为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
被评定为2019年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的11家企业分别是:昆明市凤合集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寻甸县)、寻甸集成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寻甸县)、富民世翔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富民县)、宜良县郦缘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宜良县)、宜良县建凤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宜良县)、禄劝龙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禄劝县)、禄劝宏利养殖专业有限公司(禄劝县)、禄劝贵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禄劝县)、禄劝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禄劝县)、昆明田岭养殖有限公司(东川区)、昆明韩梅养殖有限公司(东川区)。
今年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申报评审有何创新?针对记者的提问,市残联教就处处长丁可介绍,今年扶贫基地申报评审有四大亮点:一是建立了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服务网络申报平台,并同时在市残联官网、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保障申报工作公开透明,机构平等竞争;二是建立机构激励制度。每年会对表现优秀的机构给予经费扶持和补助,引导和鼓励更多具有经营活动能力的经济组织,通过就业安置或辐射带动的方式,为广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提高就业增收的有效渠道,加快促进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三是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多样化、全方位评估方式有机结合,保障评估全面性。通过专家评审会、申报机构汇报和现场答辩、现场实地查验、查阅台账资料、和安置残疾人员面对面访谈、电话随访,动态把握扶贫基地执行情况与实效,根据实地情况,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完成后,由第三方及时指导承接机构完善服务内容;四是建立扶贫基地专家库,设立评分指标体系,保障评估专业性与客观性。由昆明市科技局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保障了公平性与专业性。由昆明市科技情报所专家监督整个评审流程。
获认定的11家昆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中,有新认定的,也有连任的。它们在全市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农村残疾人就业问题,形成了“变输血为造血”的良性机制,大批残疾人,通过扶贫基地的安置、辐射、带动,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奋斗的方向,走上了自食其力的致富之路……
禄劝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
让残疾人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禄劝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宽敞的厂房内,身穿天蓝色工作服的80余位残疾人围坐在一起,用钢管熟练地穿着肠衣,公司的宣传栏上,在“‘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一览表”上,每一名残疾员工3年来的收入情况一览无余。来公司上班的员工多为残疾人和贫困户,在这里上班,每个残疾人每月有1800~6300元不等的收入,靠着在公司打工,残疾人家庭有了致富“靠山”,实现了就业梦想。
禄劝奇诺威肠衣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由禄劝县残联引进的集残疾人及农村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就业增收为一体的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为吸纳残疾人就业,公司依据残疾人生理特征,建起了轻体力、低强度的“扶贫车间”。
公司副总经理石勇军介绍说,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猪羊干制及腌渍肠衣,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和我国沿海地区,以订单式生产为主,是目前云南省唯一一家干制肠衣生产企业。公司务工人员主要以残疾人和农村贫困人口为主,获得各级残联补助资金80余万元,公司可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个,并为务工的残疾人免费提供食宿。公司现有员工234人,其中贫困户127人,残疾人83人。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实现就业523人次。职工月平均工资2000~6000元不等,已带动523户1830人次,其中贫困户366户1281人次(含残疾人114人次);一般户157户549人次,为群众累计增收600余万元,人均增收3278.68元。
“扶贫车间”的设立,实现了残疾人及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让残疾人在务工劳作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公司先后被评为“禄劝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昆明市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云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
宜良郦缘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
紫娟茶树
为残疾人敲开致富门
在宜良县北古城镇陈家渡社区的茶山上,700亩的茶山上,茶树苗肥壮鲜嫩、长势喜人。而在4年前,这近700亩的茶山,还是一片荒山和部分板栗园。
2015年,这片山坡上的板栗树因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持续干旱导致很多树木枯萎死亡,700亩板栗几近绝收。5户承包户年年亏钱,便退还给村小组。后来村里开会一致通过,把这片集体资产收回村小组集体管理。
为了盘活这700多亩闲置山地,陈家渡居民小组决定在这片山坡上种植高附加值的普洱茶新品紫娟茶。并成立“郦缘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高起点从事优质紫鹃普洱茶开发种植、加工营销、体验观光、休闲旅游。全社区居民以土地参股150万元,集体参股502万元,现已种植紫鹃茶苗67万珠,种植面积540亩,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种植管理。
紫鹃茶香气纯正,滋味浓强,叶片富含花青素,因而它较传统大叶种普洱茶更具营养价值,也因为稀少市场售价较高。目前,基地茶树由于技术措施实施严格,管理工作到位,幼苗生长健壮、长势良好。2020年将进入正常采收期,每亩茶树春秋两季采摘,可收干毛茶5千克,经加工制成饼茶、砖茶等各类成品后,每千克市场售价可稳定在400元人民币以上,每亩可实现产值2000元。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组织10多名残疾人、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茶叶种植、采摘进行学习培训,解决了3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为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产与三产结合,陈家渡居民小组共计投入2000余万元,实行了土地整理、灌溉管网铺设、茶园道路小块硬化;建盖了紫郦制茶厂房、茶艺体验中心等项目,茶叶生产设备已完成安装。预计在2020年将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年预计总产值100万元。
目前,紫郦茶庄园不仅是昆明首个也是最大的紫娟茶种植园,而且全省类似这样的规模化紫娟茶园屈指可数,这将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宜良县建凤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特色农产品
成残疾人致富的“摇钱树”
成立于2015年的宜良县建凤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下称联合社),是云南省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和全国鲜食玉米10大供应商之一。2018年,建凤联合社销售总额为8亿元,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命名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联合社坚持群众自愿、自主经营、成员平等的原则,以基地为载体,农户为基础,批发交易市场为平台的模式建设,目前已有518名社员入社,辐射带动农民50000余人,成为滇中地区主要开展板栗、甜脆玉米、甜脆豌豆、时鲜蔬菜等农产品一条龙服务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据联合社理事长王建凤介绍,近年来,联合社通过采取建基地做示范、建市场引老板、聚农户促销售、抓特色强专业等举措,让联合社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18年,宜良县大鹏坚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建凤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完成了188580吨交易量,市场收购价达7.88亿元。全年在建凤农产品批发市场累计用工达5万人次,人工费达800万元。
脱贫路上,贫困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确保脱贫奔康路上,不让一个贫困残疾人掉队,联合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残疾人的受助面,建立以基地为中心,联合社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辅的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板栗基地,对残疾人家庭所需改良板栗的枝条,免费提供技术人员为其进行嫁接,并指导残疾人对板栗进行中耕管理,包括修枝、打杈、施肥、打药;同时,加大对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让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
在扶贫基地,残疾程度较轻的残疾人,主要从事装卸豌豆、甜玉米,分拣烂板栗和开口板栗,筛分板栗等级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残疾人每月可以拿到1500元~3000元的工资,基地还免费提供吃住。目前,联合社建有多个扶贫基地,直接签订用工合同的残疾人有51人,辐射、带动了60多名残疾人就业,受到当地社区和村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