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龙陵县平达乡河尾社区周家寨组的周富朝今年77岁,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家有5口人,65岁的妻子、两个儿子和一个8岁的孙子。其中,长子周永帅2002年在采石场干活时意外受伤,致听力二级残疾,2016年在瑞丽打工期间又发生车祸,再次受伤,致使腿部残疾,现在听力受损,行动十分困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次子周永奇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
周富朝和妻子给石斛除草
周富朝向帮扶干部赠锦旗
精准识别低保户 察民情听民意
2017年8月,周富朝通过自己申请、识别、评议、公示及公告,被精准识别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6月,整户被纳入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类),成为河尾社区最特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平达乡的民政兜底保障户。
当时他家一贫如洗,一家五口挤在低矮的危房中生活,无一件像样的家具。2017年6月,周富朝被确诊为帕金森病,这更是雪上加霜,成了老弱病残之家。自从得了病后,重活他也做不了,只能做些轻活。
村干部和挂包干部得知他的苦衷后,先是和他悉心交谈,并把国家最新的扶贫相关政策一一告之,鼓励他坚强勇敢地面对困难。
周富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村干部和挂包干部的真情,向他们倾诉了自己难言的苦衷:“其实我自己也不想成为贫困户,但多年来,我的家庭情况就是这样,总觉得残疾人口贫困家庭只要不饿肚子就行,其它的想也不敢想,能活着就行了。”
危房变新房 扶贫暖人心
了解到周富朝因家庭成员老弱病残而导致自卑心理后,村干部积极帮助其申请C级危房改造手续,挂包干部亲自为他家买来40块装修板,积极参与危房改造并严把质量关。“我家的危房修缮加固,包括墙体拆除、换椽子、换梁、换砖瓦和装修,一共花了26000元,政府补助17000元,验收合格后又奖励了2000元,乡政府还给免费上漆哩。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帮扶,我无言表达!”面对笔者的采访,已是古稀之年的周富朝热泪盈眶地说。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和政府给我的补助这么多,扶贫干部和邻里又齐心协力地帮助,使我家住上了新房子,雨季再也不用心惊胆战了。”谈及现在的住房,周富朝和老伴儿一脸的幸福感。
有盼头 改变困境靠自强
住房的问题解决了,可是要怎么发展才能实现收入长期稳定呢?虽说自从被精准识别为贫困兜底户后,全家五口人都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但是仅仅靠政府的补助是难以脱贫的。
今年初春,周富朝拖着跛疾的双腿在自家田里忙前忙后,搭床、移栽、盖遮荫网,起早摸黑地一天天忙活。挂包干部得知他准备发展种植石斛,立即自己掏钱为他家买来了1万余苗石斛。
为了确保石斛苗移栽成活率高,挂包干部还请来石斛栽培技术员到田里亲自传授移栽技术和管理技术,这让初次种植石斛的周富朝心里有了底气,他说自己要好好地管理这亩石斛,不辜负挂包干部的心血。
扶贫恩重如山 锦旗表达心意
今年9月,周富朝听说邻寨杨德云家的重楼长势喜人,收入不错,他也想尝试种几分地看看,为了节省成本,他决定购买种子来自己育苗,最近几天,他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忙着育苗呢。“种玉米、种重楼、种石斛都是家边的活路,做起来也要方便些,我能种的就尽力种,哪怕收得一小点对我的家庭来说也扎实好呢。”
因为嫌他家穷,几年前,他家小儿子媳妇也跑了,丢下身残的儿子和年幼的孙子。为了撑起这个家,今年年初,小儿子经村邻介绍得以到龙新打工,帮老板烤食用菌,活路轻,月薪1600元一个月,供吃供住,这对于他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说即使是老弱病残也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日子能一天比一天好过,小孙子好好读书,将来长大成人报答社会,也改变这个残疾家庭的命运。
“是国家和政府给了我安全稳固的住房,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是帮扶干部的动员及大伙的热心帮助,让我鼓足信心,抬起了头,对生活有了盼头。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干部这么尽心尽力尽情地帮助我,我一个老倌儿无以回报,只能用一面小小的锦旗来表达我的感恩之心!”周富朝老人满含热泪地说。(王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