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妮,20岁,阜阳市颍泉区周棚镇殷溜社区上朱园村人,一个自闭症患者。
史雪琴也是上朱园村人,她是农村留守妇女,有一个15岁的脑瘫儿子。
虽然同村,但她俩过去鲜有交集。直到2017年8月,姜大姐手工合作社扶贫车间在殷溜社区成立,两人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车间女工。
“星星的孩子”有了工作
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由于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人们很难接近,像星星一样孤独。因此他们还有一个童话般的称谓——“星星的孩子”。
安小妮就是这样一个“星星的孩子”。她出生在一个困难的家庭:父亲患有慢性病,母亲精神残疾。
谈及安小妮患病的原因,合作社负责人姜敏深感惋惜:“小妮上过一段时间的学,但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歧视。后来,她就不愿意说话了,甚至不愿走出家门。”
不忍心看小妮就这样毁了,姜敏想帮这个孩子一把。“让她先来这当学徒,我每个月给她开点生活费,等学会了可以按件计工资。最重要的是,她能接触到人。”2017年9月30日,安小妮第一次到车间,姜敏带她逛了逛。但面对陌生的环境,她像进了“鬼屋”一样,哭着离开了。
10月5日,姜敏和一个工友商量:“你和安小妮家住得近,她听你的,你试试能不能把她带来,咱不图她干活,就让她在这玩儿。这孩子不能再这样了,她得跟人多接触。”这一次,小妮在车间待了一天半。
11月10日,姜敏和人社局工作人员商量再试一次:“只要她待在这儿,不管做得好坏我一个月给她开200元,让工友们慢慢教她做活,等她能做工了我再给她发计件工资,到时候还可以申请就业扶贫岗位资金,一个月600元呢。”
在工友们的鼓励下,小妮最终留了下来。这一次,安小妮一待就是一年多,别人一看就会的事情,她用了6个月的时间去观察、适应和掌握。今年6月,她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月的计件工资200元。
安小妮在车间工作 李敏雪摄
现在的安小妮,已经可以在三分钟内处理好一件衣服的线头。而这些衣服,是经过烫衬、搭肩、上袖、合缝、卷底边等20多道工序才到她手中,由她来完成“去线头儿”这最后一道工序。
工作中的小妮手拿一把小剪刀,娴熟地剪着衣服上的线头儿。据姜大姐介绍,每处理一件有一角钱的工资,现在她每个月的计件工资可以挣到400多元钱。另外,由于安小妮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享受就业扶贫岗位资金600元。这样,她一个月可以有1000多元的收入。对于安小妮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安小妮挣到了钱,更重要的是她彻底告别了封闭的环境。在姜大姐扶贫车间,她认识了很多朋友,拥有了自己的工作,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能照看儿子还能挣钱,我很知足”
史雪勤有个脑瘫的儿子,15岁了,刚上三年级。
2003年9月18日对于史雪琴而言是黑色的一天,怀孕7个月左右的她因有早产征兆被送往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治。当天,她生下一名男婴,但孩子一出生便被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史雪勤惶惶等了几日,最终还是等来了最不愿听到的消息:孩子因早产、脑缺氧造成脑瘫。
史雪勤在车间工作 李敏雪摄
15年来,史雪勤一家几乎跑遍阜阳和合肥的所有医院,甚至到北京寻医问诊。全家负债累累,却没治好儿子的病。因为要照看儿子,史雪勤常年留守家中,丈夫在外务工的收入和低保补助成为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
姜大姐扶贫车间落户殷溜社区,为史雪勤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据了解,颍泉区妇联鼓励姜大姐结合车间从业门槛低、属于轻手工活的特点,帮助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起实现脱贫致富。而史雪勤,就是这个扶贫车间的受益者。
“妇联、残联和人社局都非常关照我这个家庭,姜大姐也能理解我家里的情况。上午我把儿子送去上学后就在车间做工,下午还能带儿子去做康复训练。能照看儿子还能挣到钱,我很知足了。”
现在,工资加上人社局给的就业扶贫岗位资金600元,史雪勤每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另外,她的儿子每年还可以享受残疾人补贴800元、康复护理补贴720元。
值得高兴的是,史雪勤儿子的康复训练也有了起色。“儿子已经可以自己慢慢地走路了,真不敢想象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谈起未来,史雪勤充满了信心。
爱心的传递
姜敏是颍泉区伍明镇人,自2016年姜大姐手工编织合作社被颍泉区就业局审批为姜大姐手工编织扶贫基地以来,她共组织了当地留守妇女居家就业200多人,帮助贫困家庭50多个,前前后后雇佣过20多个残疾人。仅在殷溜社区的扶贫车间,就有7名残疾人在这里工作。
姜敏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干不了技术活的就帮忙打杂,每个月给他们发500元左右的工资。四肢健全的,可以学着做些缝纫类工作,给他们发计件工资。
这些年来,有人劝她:“你是办企业的,不是做慈善的。残疾人不方便管理,也难以给企业带来效益。”
但姜敏不这么认为:“在我眼里,残疾人和留守妇女不是累赘,他们也能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自食其力。”
这份善心,与姜敏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姜敏也曾经生活在一个残疾人家庭。她的母亲是精神病患者,父亲智力也有问题。因此,她深知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我只是尽到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让他们有机会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姜敏对记者说。
真情换真心。2018年春节前夕,姜敏生意被骗损失了20多万元,这几乎是她这些年打拼的全部积蓄。“当时欠了工人三个月的工资没发,感觉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但另她感动的是,工人们知道后,没有一个人来找她要工资,也没有一个人消极怠工。
得知姜敏的情况,当地金融办、扶贫办和殷溜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伸出援手,协助她从银行获得21万元的贷款。颍泉区妇联也帮她申请到15万元的妇女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这两笔钱解了姜敏的燃眉之急,她补发了工人的工资,加快生产,逐渐渡过了难关。
“姜大姐是一个善良、务实的人。”提起姜敏,颍泉区妇联妇工委主任赵丽萍竖起了大拇指。据赵丽萍介绍,为了帮助姜敏更好地经营,区妇联于今年6月组织姜敏去华西村参观培训,学习当地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
姜敏有一个小梦想。她告诉记者,现在主要是接代加工订单,未来她想做自己的产品对外销售。“好多人找到我想来车间工作,但是现在的场地有限,容纳不下。明年,我想在伍明镇扩建1000平米的厂房,能够解决100多人就业。”姜大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