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记者来到勐糯镇田坡社区硝塘寨宝长有家里,看到腿残的老宝正 在加工石斛枫斗,双手掌残疾的老伴用胳膊夹着扫帚打扫卫生。他家曾经是村里的 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家成功脱贫。“政府政策这么好,只 要自己好好干,有人拉一把,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宝长有说,政府补助他家改造 了危房,又扶持他家搞起了畜禽养殖,还把儿子招聘到社区担任护林员每月有1300 元的工资。“社区领导让我到石斛枫斗加工培训班学会了枫斗加工技术,每月加工 石斛枫斗有2000多块的收人,儿媳盘庄稼,老伴办家务带孙子,一家人越来越有奔 头了。”
昆明医科大驻大场村扶贫工作队员看望肢残学生
农村贫困残疾人一直是帮扶工作的难点。象达镇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有200 多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生活比较困难。“农村残疾人急需技术含量不 高、符合农村实际且稳定的就业创收方式。”市政府办公室驻象达社区扶贫工作队 员杨俊富说,“传统扶贫方式是送钱送物送吃穿,这种‘输血’性扶贫已不符合现代 扶贫理念,只有扶持引导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长久之 计。”今年以来,象达镇共举办石斛枫斗加工、刺绣、种植、养殖产业培训班27期 (场),培训农民2400余人次,其中残疾人260余人次。全县对重度残疾人实行社会 兜底脱贫,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方、靶向治疗,精准 帮扶。
黄永华在加工枫斗
在象达社区云盘寨一幢建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的小院里,双腿高位残疾 的黄永华坐在电动轮椅上正在加工石斛枫斗,一个个枫斗在他灵巧的手指上最终成 型。记者问他:“你做枫牛的速度很快嘛,一天能加工多少.”“如果没有其它杂事打 扰,每天能加工一斤多,有几十块钱的收入。寨子里不少加工枫斗的女人还没有我 这样的手艺和速度呢。”黄永华显得很自豪。记者指着挂在堂屋里的几幅绣工精致 的十字绣:“这是你绣的吗?绣工了得哦。”“是的,可现在不绣了,绣一幅十字绣的 工价也就300至500块钱,而且要用10多天时间,来钱太慢。偶尔有熟人上门,碍不 过情面才会动针。”为了帮助黄永华有一份稳定收入,驻镇、社区扶贫工作队采取 “一帮一”的方式,聘请了两位石斛枫斗加和十字绣能手上门教黄永华技术,小黄掌 握这两门技术有了谋生的本领,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记者留意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都贴着《脱贫攻坚“八荣八耻”》和一册脱贫攻 坚政策漫画读本,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全县已发放了1.8万份、2.5万册。在镇 安镇小田坝村委会,记者还看到了一长溜脱贫攻坚文化墙及脱贫致富荣誉榜。墙上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唱响共 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荣誉榜上不但有摘了“穷帽”村民的照片,还有 脱贫致富的故事,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全县几乎每个村的醒目处都张贴一组 漫画,漫画宣扬的主题主要为“脱贫攻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我 们的梦”等,图文并茂,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勐糯镇海头社区石斛枫“大嫂车间”
针对残疾妇女群体就业难,龙陵县妇联特别注重发挥项目救助方面的作用。通 过充分发挥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在巾帼脱贫行动中的撬动作用,近两年 来,发放妇女小额贷款1.4亿元,支持3万余名贫困妇女依托“大嫂车间”发展种养加 工业,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龙江乡上龙村刺绣艺人杨映仙在县妇联支持下成立了 龙陵县群艺刺绣专业合作社,在11个自然村组建了13个“大嫂车间”,吸纳800多名 妇女加工绣件增加了收入。村民黄自焕肢疾,儿子一只眼失明,母子俩相依为命生 活艰难。参加寨里的刺绣“大嫂车间”工作后,每月刺绣收入有2000多元,收入稳定 了,生活有保障了。
“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形成了同频共振,大大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龙陵 县政府主要领导介绍说,去年龙陵实现了4个贫困村出列、72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 口脱贫退出。今年龙陵被列为全省脱贫攻坚摘帽冲刺县,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